
特写 明日解锁- 2021 年 3 月 4 日
这是制造设备从自动化向自主化的转变。一旦我们开始看到自主工厂,随之而来的是它们将开始能够相互对话。因此,如果我们发现我们急需成百上千台呼吸机,这不应该需要六个月,而应该只需要六天!
我们制造金属件,然后将它们送到其他制造商那里,组装成飞机、汽车、卫星、消费电子产品或医疗设备等产品。所有这些产品都依赖于精密金属部件。如今,机器已经实现了自动化,如果我想制造什么东西,比方说机器人的部件,我可以给机器下达切割指令,它就会一遍又一遍地按照这些指令进行切割。只要我愿意,它就能做出成千上万个零件,但问题是,我必须创建这些指令。因此,一旦我们想让机器做一些新的事情,你就需要一个高度专业的人类机器程序员参与进来。相比之下,我告诉机器 "帮我做这个",它就知道如何比我做得更快、更好、更便宜、更可靠。
我们正在自主完成从零件报价到制造、检验和运输的整个端到端流程。然后,我想创建一个复制粘贴的工厂蓝图,让你在一端输入客户的 3D 文件,在另一端获得成品零件。中间没有人做决定。这是制造设备从自动化向自主化的转变。这种转变将开启端到端的自主供应链。
如果我们想把这样一个零件放在数控机床上,那么机床上有数百种切割工具,可以按照任何顺序使用,以任何速度/角度/深度/宽度进行切割。在切割过程中,有几十种方法可以固定材料。随着材料的去除,部件的谐振频率也会发生变化。与 3d 打印机相比,这是一种组合爆炸式的可能性。问题是,当有数以万计的方法时,我们如何才能快速、准确地完成这一工作。如果我们想创建一个端到端的自主工厂,就必须解决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的复杂技术问题。
你可以用同样的流程,让它的产量比你说 "我想要一架飞机、一个微波炉或一颗卫星 "之前的产量多出 10 倍或 100 倍,然后你从组装工厂调用它。而它只知道去哪个工厂拿零件,知道如何组装。因此,只要你订购了卫星,所有的零部件都已经在供应链上了。今天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任务,现在几乎可以立即完成。
这将在生产效率、制造过程的碳足迹、工程创新速度等方面带来非同寻常的变化。